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你努力就一定会得到的,那一定是体育。只要你开始锻炼,你一定会看到效果。
你为什么这么说?运动能给身体什么样的反馈?经常运动的人和很少运动的人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来详细谈谈。
经常锻炼的人身体强壮肺功能
我们知道心脏是全身血液循环的中心,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心肺功能是指人体心脏泵血和肺吸入氧气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直接影响全身器官和肌肉的活动。
经常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呼吸肌的力量,改善肺顺应性,增强肺功能和肺局部阻力等。它还可以使心脏跳动更加有力和规律,保证心脏泵送的节奏和效率,减少心脏病。o血管疾病的发作。
心肺功能良好的人患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较低。
那么,什么样的运动对改善人体心肺功能最有效呢?
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HJ)上的一项研究对2070名平均年龄为54岁的人进行了为期8年的定期锻炼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如快走或骑自行车,对改善心肺健康最有效。
经常锻炼的人可能有更好的认知能力
许多人发现运动后呼吸更轻松,身体更轻盈,情绪也有所改善。这是因为运动后,脑细胞分泌的“内啡肽”会让人在短期内感到快乐。
那么,长期运动对大脑有积极影响吗?
英国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对8958名50岁及以上的人的认知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常锻炼可以防止认知能力下降,但这种保护作用在睡眠不足的人身上可能会减弱。
另一项为期10年的随访研究也发现,在研究开始时,无论参与者睡了多长时间,锻炼更多的人几乎有更好的认知功能。,情况发生了变化:
睡眠时间短(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已成为认知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睡眠少、运动少的人认知能力下降更快。这种认知能力的下降在50岁到70岁的人群中更为明显,对于70岁及以上的人群来说,即使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锻炼仍然有利于他们的认知状况。
经常锻炼的人有更好的骨骼、肌肉和关节
经常锻炼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好处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
首先,经常运动可以改善骨血液循环,加强骨代谢,使骨直径变粗,肌肉质量变厚,骨骼排列规律整齐。随着骨形态和结构的有利变化,骨抗骨折、弯曲、压缩等方面的骨强度大大提高。
其次,经常运动可以增加关节面软骨的厚度和骨密度,发展关节周围的肌肉,增强力量,使关节囊和韧带增厚,从而减轻关节负荷。增加关节稳定性。
在增加关节稳定性的同时,由于关节囊、韧带和周围肌肉的弹性和可拉伸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也大大增加。
此外,经常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肌肉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肉细胞变厚,增加肌肉体积,增加肌肉力量。
还能刺激流经肌肉的血管一起放松和收缩,增强血管放松和收缩的能力。降低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伴行神经也能得到更好的营养供应,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和我的风险tabolic综合症
我们知道胰岛素的分泌会导致细胞消耗更多的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水平的降低。它还能抑制肝脏将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它能加速肝脏中的糖异生,促进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的释放。
经常运动可以减少胰岛素分泌,也可以增加胰岛素分泌。
换句话说,经常锻炼的人患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小。
经常锻炼的人更瘦、更漂亮、更快乐
经常运动不仅有利于减肥,而且有利于加强全身的骨骼肌系统。而有力的肌肉可以伸展和挺直身体,使人看起来更加优雅和好看。
经常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产生良好的情绪和状态反应,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促进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某些慢性疾病的预后和康复。
有规律的锻炼意味着什么?
运动应该适度。标准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 ~ 85%。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差别很大,与静息心率相比,差异应该在15% ~ 30%,甚至更多。选择最佳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身体状况、健康水平、运动基础、生活环境、目的任务等因素来确定。关键是要把握运动的强度。除了保持心率在适当的范围内,你还必须有强烈的时间感。
美国心脏协会(AHA)为成年人推荐了锻炼指南:
-确保每周5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共计150分钟;
-或保证每周3天进行至少2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总计75分钟;
确保每周至少2天进行中强度到高强度的肌肉伸展运动,以提高身体素质。
锻炼需要毅力。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并长期坚持下去。健康人可选择快走、游泳、乒乓球、篮球、跳舞等活动;而有轻微健康问题的人士,如膝关节受伤的人士,可选择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游泳、骑单车、椭圆机等;如需安排其他特殊人士进行运动,建议遵从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另外,如果坚持规律运动,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劳逸结合,逐渐加大运动量(一般运动后,全身出汗,心跳加快,基本达到运动目的);
2. 当你压力大、情绪激动或身体疲惫时(如熬夜后),避免进行体育锻炼;
3. 饮食合理均衡,尤其是蔬菜水果,多摄入微量元素;
4. 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运动的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