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黑格大道顶层公寓的业主在屋顶上搭建了非法结构,当局在检查后没有发现结构安全问题,业主将有时间对其进行规范或拆除。
此案涉及两个私人住宅开发项目——Rose Maison和EiS Residences——的8套顶层公寓,其中的屋顶结构,如玻璃封闭空间、屋顶延伸部分和带窗户的房间,已引起当局的注意。
检查于6月开始,但目前尚不清楚房主是否已提交了审批方案。
在回应《海峡时报》的询问时,市区重建局(URA)和建造局(BCA)表示:“市建局正直接与附属业主和发展项目的管理公司合作,将给予各方合理的时间来规范或拆除任何违例建筑,视情况而定。”
为了规范构筑物,业主必须确保构筑物符合当局的规划和设计要求。这可能包括支付总建筑面积(GFA)费用,或请专业工程师评估结构并获得相关批准。
这些检查反映了一个更广泛的趋势,根据BCA的报告,近年来违例建筑改建的情况有所增加。
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BCA平均每年处理120起违例建筑案件,其中大多数涉及底层或屋顶覆盖物的庇护所,与2016年至2018年期间每年处理的57起案件相比有显著增加。
BCA表示,这些庇护所和屋顶覆盖物不会影响建筑物的结构。
在进行这项调查的同时,市建局正在审查业主可以在其住宅和建筑物上进行的建筑工程的范围,而无需获得当局的批准。
另外,BCA已对东海岸路业主吴俊全(Ng Jun Quan)可能违反建筑法规的行为展开调查。吴俊全最近面临法院命令,要求他拆除其店屋单位的一个未经授权的夹层。
Ng未经授权的改造包括一个676平方英尺的夹层,起居区和睡眠区通过楼梯连接,这是由发展的管理公司分层产权(MCST)发现的。
MCST由李利律师事务所的Daniel Chen和Enzel Tan律师代表,于2023年12月采取法律行动,因为Ng拒绝拆除违例结构并将单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1月1日,陈在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表示,业主如果想要对其单元进行改变,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则需要获得MCST的批准。
他补充说,根据《建筑物维护和分层管理法》(BMSMA)的规定,更重大的修改——比如增加“覆盖面积”——需要子公司业主(业主)在股东大会上通过90%的决议才能获得批准。
除了MCST的批准,可能还需要监管部门的批准。市建局与市建局表示,若要增加总楼面面积或影响规划参数,必须获得市建局的批准。
东海岸路的案例凸显了mcst在执行建筑章程时经常面临的挑战。
陈强调了MCSTs在寻求法律行动时经常遇到的几个挑战。其中包括业主辩称,在发展项目中存在类似的修改,或申请拆迁令对MCST没有好处。
另一种说法是,批准是由管理机构非正式批准的,一些业主认为,这应该允许他们保留这些更改。
陈律师专门处理与mcst有关的诉讼和纠纷,他说,住宅发展项目中常见的违例改动包括阳台围篱、遮阳篷和阁楼装置。
他注意到,在较旧的开发项目中,未经授权的修改更为频繁,而早期的违规行为可能没有得到解决。
市建局及市建局表示,他们会根据公众意见或定期巡查,调查涉嫌僭建物。这两个机构都扩大了调查范围,包括所有参与建造这些结构的人。
即使允许进行未经批准的改建,业主仍可能因物业增值而面临民事罚款和控罪。
根据《规划法》,任何人在没有规划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或允许进行违例建筑工程,可被处以最高20万元的罚款。
根据《建筑物管制法》,任何人在未取得规划批准或开始进行结构工程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始或进行或许可或授权进行任何建筑工程,可被判处最高20万元罚款或最高两年监禁,或两者并罚。
本文最初发表于《海峡时报》。复制需获得许可。
市建局(市区重建局)建造业有限公司nstruction权威)Condominiumsproperty
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