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黑猩猩表现出对不同栖息地的遗传适应性
2025-05-05 16:22

野生黑猩猩表现出对不同栖息地的遗传适应性

  

  野生黑猩猩生活在非洲各地不同的栖息地,从茂密的热带雨林到开阔的林地和大草原。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这些人类的近亲已经进化出了适合其环境的迷人基因适应性,包括对疟疾等疾病的抵抗力。

  通过分析来自18个国家的388只野生黑猩猩的遗传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了受当地栖息地影响的适应性,并揭示了该物种中以前未被认识到的遗传多样性。

  森林环境比露天栖息地更容易滋生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疟疾等病原体。该研究发现,生活在森林中的黑猩猩显示出与疾病抵抗力相关的基因变化,包括一些与人类适应疟疾有关的基因。

  “在森林黑猩猩中,我们发现了适应病原体的特征,其中最强烈的信号是疟疾。我们在已知介导人类对疟疾的抗性和适应的两个基因中确定了适应特征。伦敦大学学院的进化遗传学家Aida andrsams说:“这可能代表了两个物种对疟疾寄生虫平行适应的潜在信号。”他领导了本周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

  “这是一项进化研究,因此这两个基因的遗传变异是否确实赋予了野生动物对疟疾的抵抗力还没有确定,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发现林地大草原黑猩猩对疟疾的遗传适应的证据,也许是因为森林环境与更强的疟疾压力有关。”

  疟疾仍然是对人类的致命威胁。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23年全球估计有59.7万人死于疟疾。

  黑猩猩和近亲倭黑猩猩是基因上最接近人类的物种,它们和人类的DNA有98.8%相同。根据202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人类和黑猩猩的进化谱系在大约690万到900万年前分裂。

  “如果,正如我们所提出的那样,对同一传染因子的适应机制在不同物种之间可能是相似的,那么识别类人猿的遗传适应特征可能有助于我们识别人类群体中潜在的未知遗传适应,”安德里亚姆斯说。

  研究人员的发现是基于从赤道非洲收集的黑猩猩粪便中提取的遗传物质。这52个收集点分布在中非共和国、喀麦隆、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和传染病,黑猩猩被认为是濒危物种。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野生大熊猫的总数约为17万至30万。

  这项研究的发现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启示意义,表明气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将对不同的黑猩猩种群产生不同的影响。

  “虽然雨林退化可能主要是对森林黑猩猩的威胁,但栖息地的变化可能会增加疟疾的压力,这可能主要是对林地-草原种群的威胁,”安德里亚姆斯说。

  “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应该致力于保护黑猩猩相当大的遗传多样性,包括它们的适应性遗传多样性。这既是为了保护现有的种群,也是为了保护该物种的适应潜力——这样它们就更有可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栖息地变化,比如气候变化。”

本内容为作者翻译自英文材料或转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本站
想要了解世界的人,都在 世腾网

相关推荐